联合国2009年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到8000亿~l万亿美元,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已高达2亿多,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占78%。
今天,毒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情况虽然有所变化,但毒品对于人类来说仍然很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灾难。
毒吕产地的稳定与变迁
全球毒品生产基地公认的有三处,一是“金三角”(东南皿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三角形地带),二是“金新月”(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交界的新月形地带),三是南美的“银三角”(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孙地区)。这三处生产的毒品占世界毒品总量的90%以上。
此外,黎巴嫩的“贝卡谷地”、非洲“黑三角”、俄罗斯和加拿大一些地方也是毒品的重要产地。世界上对于毒品生产国或生产地有不同的概念。美国的标准是,只要在当年种植或收获1000公顷以上的罂粟,或1000公顷以上的古柯,或5000公顷以上的大麻,就视该国家和地区为“主要毒品生产国”。现在符合这一标准的有阿富汗、缅甸等23个国家和地区。
联合国发布的《2009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位于“金新月”地带的阿富汗仍然是世界毒品的主要生产地,尽管2008年该国鸦片的种植量下降了近五分之一,但其种植的鸦片也占到全球总量的93%。此外, “银三角”的哥伦比亚也仍然是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国。尽管该国2008年的可卡因产量下降了18%,但其可卡因产量仍占全世界的一半。
罂粟的乳汁即鸦片,其中含多种生物碱、吗啡、可待因和蒂巴因等,有兴奋、镇痛、镇咳和催眠作用。现在,阿富汗的鸦片种植主要集中在南部省份,赫尔曼德省种植的毒品最多,罂粟的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每年的鸦片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包括赫尔曼德省在内的阿富汗南部省是塔利班活动频繁的地区。
除了塔利班需要毒品维持其生存外,当地老百姓也把毒品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由于战争,民不聊生,当地人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维持生计,不得不进行鸦片种植。此外阿富汗广袤的山地非常适合种植罂粟,而且省事省力。例如,种植玉米需要浇水至少12次,而种植罂粟只浇水4次。不种植罂粟的农民与种罂粟的农民相比,每季大约要损失1000美元。所以,阿富汗仍然是全球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金三角的缅甸毒品生产却表现得扑朔迷离。缅甸政府自1999年起实施“15年消除毒品计划”,承诺将在2014年实现罂粟禁种,而且也采取了一些行动。
但是,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认为,缅甸的毒品生产有增无减。还有一些国际组织认为联合国在有意无意掩盖缅甸的毒品生产。《掸族先驱新闻》社主任昆赛2009年9月在曼谷的外国记者俱乐部说,“缅甸的反毒品战只是瞄准‘象征性’的地区,只是在掸邦北部地区开战,但掸邦南部和中部则没有。”
这与中国云南边境所观察到的情况相符。根据云南德宏州内有关部门测算,德宏州境外罂粟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37万亩减少到2006年的近10万亩,再减至目前的1. 36万亩左右,创历史新低。但是,另一方面,缅甸的罂粟种植却从靠近中国边界的地区,转移到掸邦腹地,即从北部推向了南部和中部,以前从未种植鸦片的掸邦西部也开始种植鸦片。
新型毒品正在成为主角
目前,吸食新型毒品的人越来越多。据估计,全球有近5000万人吸食安非他命,另外有2700万人服用摇头丸。这不仅在全球,而且在中国也是一种趋势。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中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占吸毒人口的80%左右。中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100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则占了77%。 从毒品的来源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因此,新型毒品主要就是合成毒品,也受到年轻吸毒人群的青睐。
由于新型毒品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所以新型毒品又名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又因为新型毒品的滥用多发生在娱乐场所,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新型毒品的种类主要有产生兴奋作用的冰毒,有致幻作用的麦角乙二胺(LSD)、麦司卡林,还有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的摇头丸,后者是冰毒的衍生物,即3,4-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 MDMA),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
此外,还有K粉(氯胺酮),人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强烈扭动,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称为“迷奸粉”或“强奸粉”。还有三唑仑(又名海乐神、酣乐欣),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此外还有安纳咖、氟硝安定、安眠酮、丁丙诺啡、地西泮(又名安定)以及有机溶剂和鼻吸剂等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的发明是在1919年,当时日本一位化学家首次合成了后来被称之为冰毒的甲基苯丙胺。在二战期间,甲基苯丙胺作为抗疲劳剂在士兵中广为使用。二战后,日本把军队中库存的苯丙胺类药物投放市场,造成50年代的首次滥用。20世纪60年代一些欧美国家的夜总会、酒吧、迪厅、舞厅的人群中开始滥用这类毒品。20世纪90年代后,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舞会药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趋势,滥用群体从早期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和一些亚文化群体蔓延至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社会各阶层。
现在,由于合成简便和价格低廉,新型毒品正在成为青少年和穷人的毒品。联合国的统计报告表明,全球传统毒品消费量呈现稳定并逐渐下降趋势,但安非他明、克他命、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生产与消费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也在向新型毒品转化。
由于安非他明类致幻药物生产条件要求较简单,制毒原料和制毒化学品较易获得,而且有较大的滥用人群,国际毒贩和毒品化学家纷纷进行新型毒品的生产和研发,中枢神经兴奋剂、致幻剂的品种层出不穷。东南亚,特别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已经成为新型毒品的重要产地。菲律宾、韩国、台湾等也成为非法加工合成新型毒品的主要产地和销售地,出现了许多制造安非他明类药物的地下秘密实验室。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成为新型毒品的生产地和中转地,例如加拿大。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加拿大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毒品生产商和供应商。这个曾经以种植和消费大麻为主的国家,现在也发展为一个毒品(安非他命和摇头丸)交易的中心地区。从2003年开始,尤其是在2006至2007年间,加拿大开始在全球毒品交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组织的毒品制造和出口越来越多。美国虽然仍是加拿大毒品的主要销售地,但其他国家也是加拿大毒品的重要销售地。例如,在澳大利亚,查获的毒品80%来自加拿大,在日本,62%的毒品来自加拿大。
加拿大成为新型毒品的生产和销售地有多种原因。其一是加拿大广袤的海岸线难以监控。其次,加拿大各省法庭对毒品法有不同的解读,这也造成了不能对犯罪进行有力的打击,由此吸引了大批已经在印尼和澳大利亚建立了良好分销网络的犯罪组织纷纷到加拿大落地。
毒品走私和运输渠道的多样化
毒品只有到达瘾君子的手中进行消费才算实现了毒品的价值。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走私和运输渠道。近年来,毒品的走私和运输渠道有了新变化,从过去的海关走私转为运输方式的多样性。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毒品消费最大的国家。由于美国与墨西哥接壤,传统的毒品运输是通过墨美边境偷运,毒品的主要来源是哥伦比亚和墨西哥。每年墨西哥只生产4.5吨可卡因供美国消费,哥伦比亚的可卡因产量则高达600吨。墨西哥的贩毒分子每年获利100亿美元,其中60亿美元用于贿赂墨西哥的官员和警察,因此每天有1吨多可卡因通过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区,其中至少有30%偷运到美国。但是,现在的偷运方式之一演变为挖地道。2006年美方就发现了一条把毒品从墨西哥运到美国的地道,长60米,这是在一周内查到的第三条运输毒品的地道。最近,美国警方又发现另一条长210米的地道,用于运送毒品。
海关走私毒品当然是传统的毒品走私方式之一,而且空港旅检渠道也是目前毒品走私的主要通道。只不过毒品隐藏有了很多变化,例如既把毒品藏在行李、鞋底和衣物中,同时也把毒品藏在硬皮本、旧汽配、工艺品、衣物饰品、洗漱用品内,而且经过挤压、捆绑、填充、密封等。但是,还有更新的方式,即人体内藏毒,分为三种。男的可将毒品藏入肛门,女的将毒品藏入阴道,还有一种便是男女通用,吞下毒品,过境后再排出体外。
另一方面,通过正常的邮件(包括邮局和快递)寄送毒品也成为现在毒品运输的多元方式之一。原因在于,通过邮件可以见物不见人,而且邮件接收手法也可以多变和隐蔽,让警方难以查获。例如,贩毒分子可采用“层层雇佣”的方式,利用不知情的生意往来客户或附近商铺代其收货;有的是利用邮递快件公司业务流程查询便利、修改收件信息便捷的特点,使用虚假信息收寄邮件,并暗中监控邮件流转情况,伺机收件;有的规避毒品查缉力度大的地区,采取舍近求远、迂回走私的方式。还有的邮件是通过网上交易进行,接货人的联系方式或交货方式是上网使用“Yahoo Message”,确定毒品如何交接。
例如,2010年4月中旬,苏州海关查获了来自非洲乌干达、藏毒约7.1千克的国际邮包,是委托留学生代收的。仅从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中国广州海关在邮递快件渠道就查获走私毒品案件101宗,查获案件数居全国海关第一,缴获海洛因、可卡因、大麻、氯胺酮等各类毒品144. 807千克。
毒品走私和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今天的反毒斗争更为艰巨和复杂。也因此,毒品对于人类依然很毒,是不亚于恐怖主义的社会危害。(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