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的泛滥与治理:全球视野下的比较

毒品的泛滥与治理:全球视野下的比较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范
围内的毒瘤与顽疾。毒品不仅严重损害
吸食者的身体健康,还损害其家庭及
其他社会关系,往往酿成妻离子散、家
破人亡的惨剧。此外,毒品亦是滋生暴
力、违法与犯罪的主要源头,给国家和
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增添了沉重的
负担。因此,关注毒品问题,惩治毒品
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一项重要而
艰巨的任务。

全球毒品泛滥与犯罪的主要特
点与趋势

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
室对全球毒品状况的报告,可以发现,
近年世界毒品滥用与犯罪呈现以下主
要特点:

(一)毒品数量与滥用人口仍然呈
持续上升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全
球每年吸食毒品的总人数有1.8亿左右,
大约有19.4万人因此而丧命。而在2001
年至2003年间,这一数字增加了500万
之多。到了2004年,吸毒者的人数突破2
亿,死亡数字达到了24万。时至2009年
左右,全球范围内每年至少有2.1亿人非
法吸食毒品,最高人数可能超过2.7亿,
其中的10万至26万人因此而丧命。而且,
吸毒者年轻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具体到毒品的生产与消费数量,近
十年来,可卡因的滥用在欧洲与南美与
日俱增,而海洛因的消费数量在非洲也
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在1998年至2009年
间,鸦片的生产量大约提升了80%,虽然
在2010年有大幅度的下降,但主要是由
于作为罂粟主要种植区的阿富汗蒙受
了严重的病虫影响,而非禁毒工作的成
果。除此之外,大量合成的新型毒品也
给各国的禁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
迅猛增长的态势足以抵消传统毒品数
量小幅下降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对于在
运输途中查获的毒品而言,从1998年到
2009年,可卡因、海洛因、吗啡、大麻的
数量几乎增加了1倍,新型毒品的数量则
增长了2倍还多。据统计,当前全球采取
注射方式滥用毒品的人数高达1600万之
多,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与前苏联国
家,其中每5个人就有1人的HIV检测呈阳性,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以上
数据无不向我们说明,在今后较长的一
段时期内,全球的禁毒工作仍然面临非
常严峻的形势,对毒品犯罪的打击仍然
任重而道远。

(二)新型毒品犯罪显著增加,并
由此引发严重的买卖制毒物品犯罪。新
型毒品主要体现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包
括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和摇头丸等。在
2009年,苯丙胺类毒品的年度流行率在
0.3%和1.3%之间,即大约1400万至5700
万处于15岁至64岁年龄段之人群在过去
一年至少使用过一次该类毒品。而摇头
丸类毒品的全球年度流行率则在0.2%
至0.6%之间,对应1100万至2800万的使
用者。就年度流行率而言,新型毒品在全
球范围内仅次于大麻,超过了鸦片、海洛
因与可卡因等。根据近5年来《全球毒品
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明显
看出新型毒品的滥用在近年来有明显
上升并基本上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比例。

新型毒品的广泛传播具有下列原
因:首先,新型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并未像
传统毒品那样为人所正确认识。在多数
人脑海中仍存留这一观念:吸食传统毒
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使吸食
者萎靡不振、骨瘦如柴却仍欲罢不能;
但吸食新型毒品则不具有强烈致瘾性,
相反还会使吸食者兴奋、激动乃至充满
活力,其危害性并不大。当然,这种观点
显然是无稽之谈。

其次,吸食新型毒品对使用者而言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吸食者认为吸食这
类毒品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体验,是
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这一点在发展中
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据统计,自2001年
以来,苯丙胺类毒品在发展中国家增长
的比例和幅度都要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经济的飞速
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数量增长
显著,他们有大量可供支配的财产,但社
会的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尚未达到一
个相匹配的高度,从而导致价值观的扭
曲。不少“富二代”都认为吸食新型毒品
可以提高他们的激情与灵感,增强他们
各方面的能力(如性能力),是一种现代、
富足的生活方式的体现,他们羡慕并追
求这种全新的方式,从而导致对新型毒
品的滥用。而且,新型毒品食用起来也十
分方便,大多只需口服即可,远较注射安
全。相对而言,它们的价格也较低,故具
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再次,高额的市场利润和较低的风
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和鸦片、古柯等
毒品不同,新型毒品的生产并不会受到
严格的种植地域的限制,其加工点往往
位于非法消费市场附近,转移起来也十
分方便。此外,这类毒品可以通过不同
的化学物质,采取不同的方式合成,而
这些制毒原料通常并非国家管制物品,
大多是常见的化工或医药原料。即使一
种原料出现短缺,也可以轻松地用其他
易于得到的物质来替代。而且,只要新
研发出的毒品还没有被各国列入毒品名
录,就可以迅速并轻松地投入市场。
最后,除了贩卖这类毒品本身所带
来的高额利润之外,非法买卖制毒物品
也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且风险很小,这
就吸引大量的投机分子前仆后继地“践
踏人间一切的法律”,通过原料的增加
变相推动了新型毒品数量的增长。

(三)毒品犯罪的跨境化、跨国化
日益突出。在当今世界,毒品犯罪是跨国
有组织犯罪集团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其
产生扩张、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随着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交通方式的高度
发达,毒品在各国之间的运输与流动并
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为了追逐更大的
利益,犯罪集团往往以贫穷落后、缺乏
监督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如阿富汗、缅甸
等国为据点进行毒品的种植与生产,然
后不远万里将其运送到西欧、美国等经
济发达地区或中国等消费市场广阔的国
家进行销售,从而牟取暴利,并进一步
利用高额利润购买武器或贿赂官员,从
而增强其生产与运输的保障。因此,不
少重大的毒品犯罪都是跨国犯罪,本着
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不同国家和
地区之间流动。如果某一国家采取的打
击和惩治措施较为严厉,其就会迅速地
转移到其他监管不力的国家,从而开辟
新的市场。可以这么说,虽然在某一特
定地域内,毒品犯罪在不同时期呈现出
不同的发展变化趋势,但在世界范围内,
其数量基本上是恒定的。如在10余年
前,北美的可卡因市场是欧洲的4倍,虽
然随着美国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大,其市
场有所缩减,但却并未被根除,而是转移
到欧洲市场继续发展壮大,以至于如今
达到了和北美市场分庭抗礼的程度。但
从全球范围来看,可卡因的滥用者数量
并未减少,无非改变了其地域分布的特
征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虽然通
过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使得其境内的毒
品犯罪明显减少,却往往导致周边国家
成为毒品犯罪滋生的替代者。而且,从
实践上来讲,一国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打
击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一旦力度降低,
寄生在他国的毒品犯罪又会大举入侵,
这也是一国毒品犯罪屡禁不止的主要
原因所在。以中国为例,只要“金三角”、
“金新月”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毒品犯
罪活动仍然猖獗,就难以铲除国内的毒
品市场与相应的走私、贩卖、运输毒品
等犯罪。毕竟,上世界五六十年代那种
完全切断与外国的联系的做法,在当前
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下并无立足之地。
因此,仅仅将国内的毒品犯罪赶到国外
的这种立足于“防守”的办法最终是防不住的,只会导致毒品犯罪在各国间的
流动甚至蔓延。而通过寻求国际合作,
共同对毒品生产的源头进行毁灭性的
打击,才是解决全球毒品犯罪问题的治
本之道。

毒品战争:全球范围的主要防控
措施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对毒品滥用与毒
品犯罪的打击。目前,关于禁毒的国际公
约主要有3个,即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
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与1988年的
《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
物公约》。其中,联合国于1988年12月19日
在维也纳召开的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
精神药物公约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禁
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是
目前惩治毒品犯罪最全面、最系统的国
际公约,是国际禁毒刑法规范日臻完善
的标志。该公约于1990年11月11日正式生
效,我国也加入了该公约。在该公约指导
下,各国(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纷
纷制定相应的法律与措施,多角度、多层
次地对毒品滥用与犯罪进行防控。

严惩重罪:使毒品贩运成为众
矢之的

1988年的公约开宗明义地指出:“本
公约缔约国深切关注麻醉药品和精神
药物的非法生产、需求及贩运的巨大规
模和上升趋势,构成了对人类健康和幸
福的严重威胁,并对社会的经济、文化
及政治基础带来了不利影响。”鉴于毒
品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公约呼吁“各缔
约国应使按本条第1款确定的犯罪受到
充分顾及这些罪行的严重性质的制裁”,
“缔约国为起诉犯有按本条确定的罪行
的人而行使其国内法规定的法律裁量
权时,应努力确保对这些罪行的执法措
施取得最大成效,并适当考虑到需要对
此种犯罪起到威慑作用。”此外,还规定
了非法生产、贩运、销售毒品等犯罪中
构成“特别严重犯罪”的8种情况,如有
组织犯罪、使用暴力或武器、危害或利
用未成年人等,作为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的重点打击对象,对其加以严惩。

而纵观各缔约国,也无不将非法制
造、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规定为严重犯
罪,并在程序上提供查处与打击的便利。
如德国刑事诉讼法中就规定对于严重
的毒品犯罪可以实施监听、监视、控制
下交付、卧底特情等秘密侦查措施,以
实现提前介入取证、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的目的。对于其他普通犯罪而言,采取这
种侦查方式就违背了宪法的基本原则,
应该被严厉禁止。而在美国,专案组与重
案组已经成为了其执法领域内打击重大
毒品犯罪的核心力量,不但被赋予整合
联邦和各州执法机构资源的权力,还成
立了一个专案组协调中心,专门收集、分
析、储存和毒品相关的犯罪情报,集中多
方面力量与资源严惩毒品犯罪。伴随着
各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措施,国际社
会禁毒的坚定决心彰明较著。

国际合作:使犯罪分子无所
遁形

如前所述,跨国化、国际化是当前
毒品犯罪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毒品犯罪
所产生的高额收益,也通过在各国之
间流转的方式“洗白”。因此,对于惩治
毒品犯罪而言,必须具有全球的战略眼
光,而不能仅局限于将本国的毒品犯罪
赶到他国去,这无助于从根本上切断国
际毒品犯罪的命脉。目前,包括中国在内
的很多国家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毒
品犯罪的调查、起诉和司法程序乃至对
毒贩的引渡程序中相互提供广泛的法
律协助,集中力量共同打击毒品犯罪。对
于世界主要的毒源地而言,更是需要国
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消灭毒品在这
些地方的存在与影响。否则,只要毒品
仍然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必将是对
所有国家开展禁毒工作的重大威胁。
以阿富汗为例,由于政局动荡、军阀
林立,兼之经济与观念的落后,当地百
姓大多以种植鸦片作为其生活的主要
来源。再加上气候适宜,阿富汗成为了世
界上最重要的鸦片种植地,每年的鸦片
产量占全球的80%以上。为了遏制这一
地区的毒品输出势头,不少发达国家积
极提供援助,通力帮助阿富汗政府改善
该国经济结构,减少生产、制造毒品犯
罪的发生。联合国也多次吁请所有会员
国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以取缔阿富汗
境内的非法生产和贩运毒品活动。早在
2003年,56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就
在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的牵头
下签署了《巴黎协议》,共同打击阿富汗
毒品种植和贩售。他们为阿富汗的禁毒
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人力与物资帮助,并
广泛在阿境内推行毒品的替代种植措
施。而仅在2005年至2009年间,美国政
府就至少援助了阿富汗政府9.92亿美元
用以铲除9236公顷的鸦片。

替代种植:使罂粟花不再摇曳

根除毒品作物种植的有效方法是
替代种植,即用其他农作物取代罂粟、
大麻、古柯及所有可制成毒品原料的作
物。这一措施在阿富汗地区广泛推行,我
国也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在缅甸、老挝
的原毒品种植区加以适用,并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追根溯源,多数人之所以种
植毒品作物,无非出于没有其他谋生手
段或是为种植毒品的高额利润所诱这
两个原因,以至于铤而走险。如果政府
能够通过援助、培训、提供原料等方式
使其获得新的合法谋生手段,并能获取
不错的经济收益的话,多数人自然就会
心甘情愿地从“烟民”转变为“农民”,且
不会出现摇摆或反复。而随着毒品的数
量日益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自然也将大幅降低。此外,对于政府而言,替代种
植也是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税
收收入的良好渠道。当然,对于替代种
植的作物一定要精心选择,既要因地制
宜,也要考虑经济性,如果利润过低,就
难以起到替代毒品作物的效果。就这一
角度而言,橡胶、茶叶、咖啡、干果等经济
作物的优先度要远高于小麦、水稻等粮
食作物。当前,随着替代种植这一措施
的深入开展,缅甸的罂粟种植面积大幅
下降,老挝更是于2007年宣布该国长达
200余年的罂粟种植历史终结。先前罂
粟花摇曳的千顷土地,如今已经变成了
稻菽千层浪的万亩良田。

财产罚没:使不义之财难逃
法网

犯罪分子从事毒品犯罪,无外乎为
了谋取暴利。因此,对不义之财的罚没就
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使罪犯失去重新
犯罪赖以凭借的物质基础,进而降低甚
至杜绝其再犯可能,还能使其丧失一劳
永逸、“牺牲我一个,幸福三代人”的可乘
之机,从而对其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
1988年的公约中明确指出,“各缔约国应
制定必要的措施以便能够没收”;“如果
收益已转化或变换成其他财产,则应将
此种财产视为收益的替代,对其采取本
条所述的措施。”而世界各国也多规定了
详细且富有操作性的财产罚没措施,从
经济层面上给予毒品犯罪分子以毁灭性
打击。如日本就要求警方积极收缴和查
封贩毒资金,必须全部追缴、没收毒品犯
罪所产生的一切收益。其《麻药特例法》
中也专门规定了对毒品犯罪不法所得的
追缴与没收。

戒毒:使“瘾君子”重获新生

在惩治毒品犯罪时,还要注意区分
毒品犯罪实施者和吸毒者。对于吸毒者
而言,由于其也是毒品犯罪的受害人,对
其应当以治疗而非惩罚为主。否则,单纯
施加刑罚既无效果,也不经济,更无法根
治其吸毒的癖好。因此,多数国家和地
区都重视对吸毒者的强制戒毒措施,其
理念根基在于如果能使毒品的消费市
场萎缩,其供给市场自然也会明显缩水,
从而大幅减少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犯
罪的数量,正如1988年公约所规定的
那样:“各方应采取适当措
施,消除或减少对麻醉
药品和精神药物的
非法需求,减少人
类痛苦,消除非
法贩运的经济动
机。”即使将吸
毒行为原则上规
定为犯罪的地区也
不例外。如我国台湾
地区的“毒品危害防治条
例”规定,违反施用毒品罪的人,
检察官应先将被告送到戒毒所观察、勒
戒,经观察勒戒后,无继续施用毒品倾
向者,应由检察官为不起诉处分;有继续
施用的倾向者,则裁定令入戒疗处所施
以强制治疗。

在德国,政府建立戒毒中心为吸毒
人员提供免费的戒毒治疗,各地也已经
成立了超过1000家的咨询站,为帮助吸
食大麻成瘾者研究帮助方案。此外,政
府还在少数毒品犯罪比较严重的城市
设立合法的吸毒点,对吸毒者进行登记
和身体检查,定期为其免费提供一定剂
量的毒品或毒品替代物及注射用具。这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吸毒者使用不洁针头
注射导致交叉感染艾滋病病毒,另一方
面也能够防止吸毒者为了获取毒品铤而
走险实施其他严重犯罪,并可以减少相
应毒品犯罪的发生。

全民参与:使禁毒理念深入
人心

201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为“抵制
毒品,参与禁毒”,强调充分发挥家庭、
学校、单位、社区的力量,使越来越多的
人自愿参加到禁毒的斗争中去,从而使
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思想深入人
心。而国际禁毒日设立的初衷,正是为
了警醒和动员社会公众,为禁毒工作贡
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近年来,联合国
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一
直致力于全民参与禁
毒这一理念的践行,
并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在预防青
少年吸毒方面,
他们通过免费培
训,使为数众多的
家长与老师掌握了
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监
督、管理与沟通的技巧,
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广大青
少年树立起抵制毒品的观念,抗拒毒品
带来的诱惑。另外,该办公室还组织教
师在课堂上主动讲授毒品的相关知识,
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据统计,每
年为家长、老师培训等投入1美元,就可
以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省下10美元!在
工作单位,他们也发动雇主和雇员抵制
毒品带来的健康危害,并主动帮助那些
有毒品依赖性的同事。在巴西,这一措施
使得单位吸毒者的比例减少了28.7%,同
时大幅降低了因为吸毒所导致的事故,
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美国,有关当局
通过“红飘带誓言”的方式,鼓励家长和
孩子通过共同的自觉行动使自己与身边
的人远离毒品。此外,他们还建立打击毒
品犯罪博物馆、进行毒品犯罪危害的全
国巡展、创设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充
分利用全社会的资源与力量使禁毒理
念深入人心。

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重视
对吸毒者的强制戒毒措
施,其理念根基在于如果
能使毒品的消费市场萎
缩,其供给市场自然也会
明显缩水,从而大幅减
少制造、运输、贩卖毒品
犯罪的数量。

毒品的泛滥与治理:全球视野下的比较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范
围内的毒瘤与顽疾。毒品不仅严重损害
吸食者的身体健康,还损害其家庭及
其他社会关系,往往酿成妻离子散、家
破人亡的惨剧。此外,毒品亦是滋生暴
力、违法与犯罪的主要源头,给国家和
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增添了沉重的
负担。因此,关注毒品问题,惩治毒品
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一项重要而
艰巨的任务。

全球毒品泛滥与犯罪的主要特
点与趋势

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
室对全球毒品状况的报告,可以发现,
近年世界毒品滥用与犯罪呈现以下主
要特点:

(一)毒品数量与滥用人口仍然呈
持续上升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全
球每年吸食毒品的总人数有1.8亿左右,
大约有19.4万人因此而丧命。而在2001
年至2003年间,这一数字增加了500万
之多。到了2004年,吸毒者的人数突破2
亿,死亡数字达到了24万。时至2009年
左右,全球范围内每年至少有2.1亿人非
法吸食毒品,最高人数可能超过2.7亿,
其中的10万至26万人因此而丧命。而且,
吸毒者年轻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具体到毒品的生产与消费数量,近
十年来,可卡因的滥用在欧洲与南美与
日俱增,而海洛因的消费数量在非洲也
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在1998年至2009年
间,鸦片的生产量大约提升了80%,虽然
在2010年有大幅度的下降,但主要是由
于作为罂粟主要种植区的阿富汗蒙受
了严重的病虫影响,而非禁毒工作的成
果。除此之外,大量合成的新型毒品也
给各国的禁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
迅猛增长的态势足以抵消传统毒品数
量小幅下降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对于在
运输途中查获的毒品而言,从1998年到
2009年,可卡因、海洛因、吗啡、大麻的
数量几乎增加了1倍,新型毒品的数量则
增长了2倍还多。据统计,当前全球采取
注射方式滥用毒品的人数高达1600万之
多,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与前苏联国
家,其中每5个人就有1人的HIV检测呈阳性,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以上
数据无不向我们说明,在今后较长的一
段时期内,全球的禁毒工作仍然面临非
常严峻的形势,对毒品犯罪的打击仍然
任重而道远。

(二)新型毒品犯罪显著增加,并
由此引发严重的买卖制毒物品犯罪。新
型毒品主要体现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包
括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和摇头丸等。在
2009年,苯丙胺类毒品的年度流行率在
0.3%和1.3%之间,即大约1400万至5700
万处于15岁至64岁年龄段之人群在过去
一年至少使用过一次该类毒品。而摇头
丸类毒品的全球年度流行率则在0.2%
至0.6%之间,对应1100万至2800万的使
用者。就年度流行率而言,新型毒品在全
球范围内仅次于大麻,超过了鸦片、海洛
因与可卡因等。根据近5年来《全球毒品
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明显
看出新型毒品的滥用在近年来有明显
上升并基本上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比例。

新型毒品的广泛传播具有下列原
因:首先,新型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并未像
传统毒品那样为人所正确认识。在多数
人脑海中仍存留这一观念:吸食传统毒
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使吸食
者萎靡不振、骨瘦如柴却仍欲罢不能;
但吸食新型毒品则不具有强烈致瘾性,
相反还会使吸食者兴奋、激动乃至充满
活力,其危害性并不大。当然,这种观点
显然是无稽之谈。

“醉毒”的精神状态之我见
合肥一男子邀朋友在夜总会里吸K粉 寻刺激换来拘役三个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导航
关闭

我的购物车

Viewed

Recently Viewed

关闭

商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