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成瘾”的心理真相
成瘾的概念来自于药物依赖(或者说药物成瘾)。成瘾行为分为“物质成瘾”和“精神行为成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你或在其中迷失,抽烟、酗酒,更有甚至选择吸毒,最终把自己推向生命的尽头。
“物质成瘾”主要包括处方药滥用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新型毒品成瘾、传统毒品成瘾等;而后者则包括酒瘾、烟瘾、性爱成瘾、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等行为。“物质成瘾”,只是其中一个很典型又极具代表性的现象。
压力的背后
2012年11月28日,日前轰动香港娱乐的“五艺人吸毒”事件被曝升级,《壹周刊》爆料幕后详情,称实为娱乐圈23人相约开“迷幻饭局”,并称已和看过该饭店闭路电视的员工进行沟通,透露23人名单,陈奕迅妻子徐濠萦、赌王女儿何超仪、刚刚大摆婚宴不久的歌手叶佩雯(微博)等赫然在列。
明星涉毒好像已经成为了娱乐圈一种屡禁不止的怪象,怎么都无法根除,前有张元、满文军、孙兴、含笑等人吸毒被抓,近有张国立之子张默涉毒被拘留。2012年的娱乐圈开年就因为毒品而如临大敌。
探究他们吸毒的内外动因,发现有着惊人相似的共性。这些明星都是“小小年纪”便“爆红”娱乐圈。蔡裴琳16岁、罗琦18岁便在娱乐圈闯出名堂;莫少聪、满文军、高明骏则皆以单曲或首张专辑一炮而红,且成名时,年龄都是20岁出头。这些吸毒明星在被曝吸毒时,均有一个特性,即当时都处在事业不温不火的时期,有的甚至快被公众遗忘。
专家解析:
吸毒,空虚之过
明星吸毒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明星吸毒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从心理上分析,不少的毒瘾明星都存在着人格问题,他们成为瘾君子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空虚:很多明星平时没有人生的目标,一夜成名后,精神极度空虚,对前途的焦虑感以及娱乐圈内人际关系的复杂感的无措,都使他们希翼通过某种发泄形式让自己得到短暂的放松,于是找到了毒品。
失意:明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早已习惯了这种台前幕后有人关注的生活。一旦有一天他们的名气消失了,关注不见了,他们就会变得失落异常。上述的一些明星,过早地进入了艺术事业的低谷,他们试图在毒品刺激的幻觉里,寻找艺术创造的灵感。
透支:当代很多明星,很容易形成体力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但是,还要打起精神赶场子,不给自己丢面子,只好试图通过毒品来解压,预支自己的体力和精神。
显示身份地位:在国人的眼里,毒品一直是身份和经济地位的象征,一般的普通百姓很难消受。明星吸毒,不仅是他们的一种特别消费,而且让他们有别于一般人,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价和特别的地位。
身不由己:在利益关系上,被毒品的相关利益团体锁定,无法脱身。某些明星一旦疏远了曾经支持他的集团,这个明星的丑闻就要被揭发,身不由己地干出丢人的事情来。
吸毒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事情,短暂的美妙带来的只能是终生无尽的痛苦,法律也绝不会因为他们是明星就网开一面。并且明星们在某些时候代表的是公众形象,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无形中影响的那些以他们为偶像并盲目崇拜的孩子们,使他们年轻的观念观念产生扭曲。
好奇心,让青春黯然失色
早在1998年,卫生部已将联邦止咳露由普通药物调为处方药管理。两年后,监管扩大至以联邦止咳露为代表的“含可待因成分药物”。十年来,尽管管制重重,却依然阻挡不了联邦止咳露被曲解、滥用。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最新报告表明,全球处方药滥用人数,已超过除大麻外所有非法毒品的总和。
根据珠三角最大的一家自愿戒毒机构———广州市白云自愿戒毒中心统计,2007年喝止咳水成瘾来院治疗的青少年为105人,占戒毒人员总数的4.4%;2008年增加到152人,占6.1%;2009年1月至10月,数字上升到202人,占8.6%。
“就我所知,现在越来越小的人,十三四岁的,都开始喝止咳水了。”一位正接受戒瘾治疗的青少年如是说。网络既是获取止咳水的渠道,更是止咳水的用武之地,“几瓶喝下去,通宵玩网络游戏不成问题”。
止咳水等处方药的滥用与学校性质、家庭教育、所处人群、学习成绩等因素都相关。初步分析发现,滥用处方药高危青少年以职业中学、低年级、男生为主,尤其是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学生以及有社会青年朋友的学生。止咳水等处方药滥用重点场所是歌舞厅、迪厅、酒吧、家里、学校和网吧。
专家解析:
“成瘾”,与好奇一步之隔
以止咳水为代表的易成瘾性药品滥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危害很大。易成瘾性药品滥用在我国出现低龄化、人群多层次化、多药滥用普遍化的特点。
青少年滥饮止咳药水成瘾后,身心受到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有些孩子可能发生自杀、自虐等心理行为异常及人格改变。同时,青少年的社会功能也会退化,家庭关系受到严重破坏。部分上瘾者可能最终走上吸毒、偷窃等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联邦止咳露及止咳水的滥用,暴露出我们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一些家长也没有认清它的危害。学校一味关注应试教育,而对生命教育的欠缺导致不少学生不懂的珍爱生命,特别是一些“差生”,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尊重,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甚至人格扭曲,很容易成为这些药物的受害者。
治理止咳露成瘾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法学专家建议:提高对违规销售者的处罚力度,处以高额罚款。除了药监部门加强执法监管,还需要对公众安全用药的宣传。根据调查,止咳水等处方药的滥用与学校性质、家庭教育、所处人群、学习成绩等因素都呈相关关系。
有专家提出,国家最好是把管制药物滥用提高到禁毒那样的高度,最好是将滥用处方药知识列入课程教育,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滥用处方药虽不是毒品,但危害绝不亚于毒品。
四种成瘾的物质
01 安非他命苯异丙胺:虽然是有关刺激中枢神经的药物,安非他明在治疗小儿多动症方面疗效显著。安非他明也用于治疗嗜眠病(narcolepsy,一种睡眠失调症)。安非他明曾经用来治疗其它多种症状,例如:过度肥胖。但是,安非他明会让人上瘾,过度使用会带来幻觉和错觉。副作用包括血压升高、失眠、烦躁、和抑郁。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容易上瘾,还可以推迟疲劳界限,在不为自己觉察的状态下,进入过度疲劳,引起一些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02 可卡因:别名古柯碱,毒性较大,小剂量时能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欣快感,随着剂量增大,使呼吸、血管运动和呕吐中枢兴奋,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大剂量可引起大脑皮层下行异化作用的抑制,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并抑制心肌而引起心力衰竭。大剂量应用可使呼吸、心血管和呕吐中枢兴奋,严重者可发生惊厥,最后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呼吸抑制,心衰,甚至死亡。
03 LSD:是最强烈的中枢神经幻觉剂。注射这种毒品,在人体的早期反应是:视觉增强,呈青绿色的暖色调,情绪不稳,幻觉多变,周围物品成了幻想的东西,轮廓外形夸张等。 在剂量加大之后,会出现持久性知觉障碍,即视觉会出现障碍,如看到物体周围有光晕、移动的物体后面有轨迹,无法辨别颜色。此外,精神方面会出现极度的恐惧、焦虑等幻觉,一些服用者还会出现严重的暴力倾向,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人身伤害。因此,LSD在世界各国都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危害甚大的毒品而加以严厉查禁。
04 大麻:大麻是当今世界上最廉价、最普及的毒品。吸毒者如吸入大剂量大麻,会产生大麻中毒性精神玻出现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伴有思维紊乱,自我意识障碍,出现双重人格。长期吸服大麻者,表现为呆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判断力损害。偶有无故攻击性行为。随着吸毒时间迁延,个人卫生不顾、饮食不佳、人格扭曲,对任何事物兴趣缺乏,呈精神衰退状态。
两种成瘾的药物
01 曲马多:英文名:Tramadol(INN),是一种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可用于治疗中等至严重的疼痛。 曲马多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用药过量会产生依赖,对人体的作用类似(吗啡)和(海洛因)。2008年,中国将盐酸曲马多作为精神药品进行管制。
02 联邦止咳水:联邦止咳水是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的商品名称。鉴于磷酸可待因及盐酸麻黄碱有成瘾性和中枢兴奋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将联邦止咳水等含可待因成分在2‰以下的复方制剂按处方药管理,正常服用不会成瘾,过量服用会造成内脏和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引起身体其他恶性反应。
物质的“慰藉”,弥补心灵的缺失
一个酗酒者表述,他的的母亲曾经十分宠爱他,这种宠爱的程度远胜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但随着年龄逐渐长大以后,母亲自然而然地就放弃了原来的那种宠爱方式。而对这个孩子而言,由当时的备受宠爱变为现在的一般宠爱,是他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酗酒成为一种弥补感情落差的手段。
另一个酗酒者说,父亲小时候经常让他去街角的杂货店买香烟,并告诉他只需要对老板说一句神奇的话就不用付钱——“记账”。有一天他用这种方式得到了一盒糖果,可当父亲知道此事后却把他痛打了一顿,这种情况令他既困惑又惊讶和憎恨,后来是他学会用酗酒来表达各种情绪上的不满。上述种种父母对待孩子前后矛盾的态度,就是造成孩子失望来源的错误的养育方式。
还有一些过分关心、过分保护孩子的父母,往往给孩子大量礼物以避免在孩子身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些父母则以自己的人格去影响、鼓励、利用自己的孩子以满足自己的自恋倾向,他们只是在用孩子的命运来弥补自己命运中的遗憾。
这些“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爱。对于所有的这些“爱”,孩子总有一天会通过一种病态的手段进行全面的”报复”,’酗酒”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专家解析:
正确养育,用正能量助力成长
成年的问题在于童年,童年的问题在于家庭。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远大于我们想象。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家庭环境中寻找到答案。一些毒品成瘾或药物成瘾的孩子,追踪其家庭,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生命早期孩子和母亲关系对人一生心理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严重不和谐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多数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与他们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有关。所以,开展家庭教育,刻不容缓!
美国贫困儿童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缺少父爱的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逃学的可能性增加一倍,进监狱的可能性大一倍,吸毒、酗酒、吸烟的机率增加68%
接受情感和行为问题咨询治疗的增加3倍。国外的一些心理专家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诸如父亲的角色,这个男孩就永远不会走上邪路。
可见,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多么大的作用。而我们的家长,从没有受过“如何做父母”的培训,是“无证上岗”,不知该如何教育孩子。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山东潍坊近年来将家庭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他们连续举办“百名专家下农村,百万家长进学堂,重新学习做家长”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Moive关于“物质成瘾”的电影
《梦之安魂曲》:哈里-戈德法布(杰瑞德·莱托饰)和马里恩-西尔弗(珍妮弗·康纳利饰)是一对情人,他们生活在布鲁克林,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经营小本生意同时相亲相爱共度一生。然而现实中两人都是瘾君子,无法抑制的毒瘾使他们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哈里甚至不得不一次次将母亲的电视机卖掉去换取毒品。哈里的母亲萨拉-戈德法布(艾伦·鲍斯汀饰)是个电视迷,这也就是她为什么要把被偷卖掉的电视又重新赎回来的原因。一天,她幸运地接到了她钟爱的电视专栏打来的电话,她被通知选中参加演播,这令她兴奋不已。由于她最喜爱的一件红色衣服穿不上身,于是她找到医生去开药减肥,不曾想却很快地有了药瘾。片中另一个角色蒂龙(马龙·韦恩斯饰)是哈里的好朋友,他也是个吸毒上瘾者。影片讲述了四个人的边缘生活:中年丧夫的莎拉整天以电视为伴,一天她接到电话,得知她成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幸运观众,可以上电视成为明星,于是她为了穿上那件她年轻时穿的那条红裙子而开始 梦之安魂曲剧照了减肥的计划。而她的儿子哈里则和朋友泰伦在街上贩毒,以此赚取金钱希望能和女朋友玛莉安过上幸福生活。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在不知不觉中,所有的东西都失控了,这四个人都被自己的向往所牵引,渐渐走向黑暗的深渊。
《门徒》:生活在香港的昆哥表面上经营着一家小店做小生意,其真实身份却是掌控着庞大贩毒脉络的毒枭老大,他的妻子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如今又身怀六甲,这让昆哥产生了金盆洗手的想法。其实她的妻子对他的毒枭背景早以心知肚明,只是为了家庭,一直未吐露出来。阿力是跟随昆哥多年的“门徒”,他的真是身份其实是警方的卧底。虽然得到昆哥的信任,可一直以来却始终掌握不到关于制毒贩毒的详细情况,这让他非常苦恼,就在他灰心丧气的时候,昆哥忽然要带他去东南亚深入制毒的秘密基地《门徒》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毒品的故事,但他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远离毒品珍惜生活,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几乎都是毒品的受害者,但他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结果承担责任,甚至包括袁咏仪饰演的昆哥老婆,她虽然没有参与到毒品网络中去,但由于她没能对丈夫的罪大恶极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所以最终必须吞下由此带来的恶果。
《明天》:讲述了男主角何一凡留学归来后,发现女友小云染上毒瘾。为了证明毒瘾是可以戒掉,一凡选择了自己也吸食毒品,然后陪小云一起戒毒。但他也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故事注定走向悲剧:小云跳楼自杀,一凡被关进戒毒所。影片《明天》从娱乐场所涉毒问题切入,深入刻画了几位年轻人沾染毒品后经历的身心磨难,用形象的电影语言集中反映了当前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严重危害,对于增强公众禁毒意识,澄清了新型毒品“对身体损害小,不会成瘾”的认识误区,提高抵御新型毒品能力具有强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影片《明天》从娱乐场所涉毒问题切入,深入刻画了几位年轻人沾染毒品后经历的身心磨难,用形象的电影语言集中反映了当前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严重危害,对于增强公众禁毒意识,澄清了新型毒品“对身体损害小,不会成瘾”的认识误区,提高抵御新型毒品能力具有强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新型毒品滥用在我国持续发展,而被这些毒品危害的人群中,35岁的青少年占了75%。《明天》这部电影透过年轻人的视角、年轻人的故事,深刻地展示了毒品对青年人的危害,通过影片,加深对毒品危害的理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揭开“成瘾”的心理真相
成瘾的概念来自于药物依赖(或者说药物成瘾)。成瘾行为分为“物质成瘾”和“精神行为成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你或在其中迷失,抽烟、酗酒,更有甚至选择吸毒,最终把自己推向生命的尽头。
“物质成瘾”主要包括处方药滥用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新型毒品成瘾、传统毒品成瘾等;而后者则包括酒瘾、烟瘾、性爱成瘾、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等行为。“物质成瘾”,只是其中一个很典型又极具代表性的现象。
压力的背后
2012年11月28日,日前轰动香港娱乐的“五艺人吸毒”事件被曝升级,《壹周刊》爆料幕后详情,称实为娱乐圈23人相约开“迷幻饭局”,并称已和看过该饭店闭路电视的员工进行沟通,透露23人名单,陈奕迅妻子徐濠萦、赌王女儿何超仪、刚刚大摆婚宴不久的歌手叶佩雯(微博)等赫然在列。
明星涉毒好像已经成为了娱乐圈一种屡禁不止的怪象,怎么都无法根除,前有张元、满文军、孙兴、含笑等人吸毒被抓,近有张国立之子张默涉毒被拘留。2012年的娱乐圈开年就因为毒品而如临大敌。
探究他们吸毒的内外动因,发现有着惊人相似的共性。这些明星都是“小小年纪”便“爆红”娱乐圈。蔡裴琳16岁、罗琦18岁便在娱乐圈闯出名堂;莫少聪、满文军、高明骏则皆以单曲或首张专辑一炮而红,且成名时,年龄都是20岁出头。这些吸毒明星在被曝吸毒时,均有一个特性,即当时都处在事业不温不火的时期,有的甚至快被公众遗忘。
专家解析:
吸毒,空虚之过
明星吸毒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明星吸毒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从心理上分析,不少的毒瘾明星都存在着人格问题,他们成为瘾君子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空虚:很多明星平时没有人生的目标,一夜成名后,精神极度空虚,对前途的焦虑感以及娱乐圈内人际关系的复杂感的无措,都使他们希翼通过某种发泄形式让自己得到短暂的放松,于是找到了毒品。
失意:明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早已习惯了这种台前幕后有人关注的生活。一旦有一天他们的名气消失了,关注不见了,他们就会变得失落异常。上述的一些明星,过早地进入了艺术事业的低谷,他们试图在毒品刺激的幻觉里,寻找艺术创造的灵感。
透支:当代很多明星,很容易形成体力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但是,还要打起精神赶场子,不给自己丢面子,只好试图通过毒品来解压,预支自己的体力和精神。
显示身份地位:在国人的眼里,毒品一直是身份和经济地位的象征,一般的普通百姓很难消受。明星吸毒,不仅是他们的一种特别消费,而且让他们有别于一般人,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价和特别的地位。
身不由己:在利益关系上,被毒品的相关利益团体锁定,无法脱身。某些明星一旦疏远了曾经支持他的集团,这个明星的丑闻就要被揭发,身不由己地干出丢人的事情来。
吸毒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事情,短暂的美妙带来的只能是终生无尽的痛苦,法律也绝不会因为他们是明星就网开一面。并且明星们在某些时候代表的是公众形象,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无形中影响的那些以他们为偶像并盲目崇拜的孩子们,使他们年轻的观念观念产生扭曲。
好奇心,让青春黯然失色
早在1998年,卫生部已将联邦止咳露由普通药物调为处方药管理。两年后,监管扩大至以联邦止咳露为代表的“含可待因成分药物”。十年来,尽管管制重重,却依然阻挡不了联邦止咳露被曲解、滥用。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最新报告表明,全球处方药滥用人数,已超过除大麻外所有非法毒品的总和。
根据珠三角最大的一家自愿戒毒机构———广州市白云自愿戒毒中心统计,2007年喝止咳水成瘾来院治疗的青少年为105人,占戒毒人员总数的4.4%;2008年增加到152人,占6.1%;2009年1月至10月,数字上升到202人,占8.6%。
“就我所知,现在越来越小的人,十三四岁的,都开始喝止咳水了。”一位正接受戒瘾治疗的青少年如是说。网络既是获取止咳水的渠道,更是止咳水的用武之地,“几瓶喝下去,通宵玩网络游戏不成问题”。
止咳水等处方药的滥用与学校性质、家庭教育、所处人群、学习成绩等因素都相关。初步分析发现,滥用处方药高危青少年以职业中学、低年级、男生为主,尤其是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学生以及有社会青年朋友的学生。止咳水等处方药滥用重点场所是歌舞厅、迪厅、酒吧、家里、学校和网吧。
专家解析:
“成瘾”,与好奇一步之隔
以止咳水为代表的易成瘾性药品滥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危害很大。易成瘾性药品滥用在我国出现低龄化、人群多层次化、多药滥用普遍化的特点。
青少年滥饮止咳药水成瘾后,身心受到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有些孩子可能发生自杀、自虐等心理行为异常及人格改变。同时,青少年的社会功能也会退化,家庭关系受到严重破坏。部分上瘾者可能最终走上吸毒、偷窃等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